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有效性测量一直是阴极保护系统测量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测试桩测量方法无法消除管道沿线土壤的IR降,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应管道的真实保护情况。通过密间隔管地电位测量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管道沿线土壤IR降,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管道破损点位置的阴极保护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早期对密间距的定义是:以每30米、100米甚至300米的距离上采集一个保护电位数值。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检测设备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大量检测数据的存储,使得当前的而检测间距要小很多。当前密间距的典型定义为每1-2米测量一个电位值,也有定义为3米进行一次电位测量。这使得密间距电位检测的方法比以前精细了许多,其操作复杂程度和难度能够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
从电位检测的技术方法上讲,对裸管所进行的检测更为细致,其间距取决于管道的埋深,最大的检测间距不应大于3.5倍管道上覆土层的厚度,以达到连续无间断的测量目的。对于有涂层的管道来说,所有的检测间距取决于管道的埋深涂层的绝缘电阻以及土壤中电解液的电阻等管道和环境综合因素。其关系要远比裸管复杂,检测间距是涂层电阻率与电解液电阻率比值函数。在通常的情况下保守的检测方法可以直接采用裸管的而检测间距。传统的测量阴极保护电位方法中,使用数字万用表和饱和铜硫酸参比电极进行测量,万用表的一支笔通过测试桩内的连线与管道相连,另一支表笔连接到参比电极上,参比电极放置在阴极保护测试桩附近管道上方的地面上,而如果需要测得管道真实保护电位,即管体到与防腐层接触的土壤之间的电位差也是管道的极化电位,就需要使用导线与测试桩相连,参比电极沿管道上方分别测试测试点的保护电位和断电电位,从而测得管道的密间隔管地电位。
0 留言